原文:
《兰亭集序》
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,暮春之初,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,修禊事也。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。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;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,引以为流觞曲水,列坐其次。虽无丝竹管弦之盛,一觞一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是日也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。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。所以游目骋怀,足以极视听之娱,信可乐也。
夫人之相与,俯仰一世,或取诸怀抱,晤言一室之内;或因寄所托,放浪形骸之外。虽取舍万殊,静躁不同,当其欣于所遇,暂得于己,快然自足,不知老之将至。及其所之既倦,情随事迁,感慨系之矣。向之所欣,俯仰之间,已为陈迹,犹不能不以之兴怀,况修短随化,终期于尽。古人云:“死生亦大矣。”岂不痛哉!
每览昔人兴感之由,若合一契,未尝不临文嗟悼,不能喻之于怀。固知一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。后之视今,亦犹今之视昔,悲夫!故列叙时人,录其所述,虽世殊事异,所以兴怀,其致一也。后之览者,亦将有感于斯文。
注解与赏析:
《兰亭集序》是王羲之的代表作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。全文共三百二十四字,以骈散结合、言简意赅的笔触,展现了东晋士大夫的集会场景和他们对生死、时间的感慨。文章起笔点明集会的时间、地点和目的,接着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兰亭的美景,以及与会者的欢乐和感慨。在描述与会者感慨的部分,王羲之借古喻今,表达了生死无常、时光易逝的哲理,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深深感慨。
王羲之以他独特的书法技巧和深邃的思想,将这篇文章写得既具有文学价值,又充满了艺术魅力。整篇文章结构严谨,文辞优美,情感真挚,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和书法的瑰宝。
《古文观止》评语:
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。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,鲜实效。一死生而齐彭殇,无经济大略,故触景兴怀,俯仰若有余痛。但逸少旷达人,故虽苍凉感叹之中,自有无穷逸趣。
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,更是他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。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,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,永远为人们所传颂和珍视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枫染贸易,本文标题:《古文观止106:兰亭集序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