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长缨在手,何时缚住苍龙——解读诗词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

今日长缨在手,何时缚住苍龙——解读诗词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

勾镇心 2024-11-12 百科资讯 448 次浏览 0个评论

标题: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:长征的壮丽诗篇与革命精神

今日长缨在手,何时缚住苍龙——解读诗词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

1935年10月,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跋涉,终于翻越了六盘山,长征即将结束。在这背景下,毛泽东创作了著名的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。这首词以豪情壮志的笔触,表达了他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。

今日长缨在手,何时缚住苍龙——解读诗词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

“天高云淡,望断南飞雁。”

这句描绘了六盘山的生态景象,展现出长征路上自然风光的壮美。辽阔的天空高远而清澈,淡淡的白云漂浮其间,一群南飞的大雁渐行渐远。这一景象不仅描绘了当时的自然环境,也抒发了词人心中的豪情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。

“不到长城非好汉,屈指行程二万。”

这两句表明了红军将士历经艰辛而无所畏惧的精神。“不到长城非好汉”是对红军长途跋涉的赞颂,暗示着只有经历了长征的艰难险阻,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。“屈指行程二万”则说明了红军长征途中的漫长跋涉,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历程,是革命者坚定意志和顽强拼搏精神的真实写照。

“六盘山上高峰,红旗漫卷西风。”

这句描绘了六盘山的险峻与革命旗帜的飘扬。红军经过无数艰险,终于翻越了六盘山这座高峰,这象征着革命事业的新胜利。漫天卷起的红旗在西风中飘扬,象征着革命力量的壮大和胜利的希望。

“今日长缨在手,何时缚住苍龙。”

结尾两句点明了全词的主旨,表达了词人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无限期望。“长缨”象征着革命力量,毛泽东将革命的力量比喻为手中长缨,暗示着已经具备了完成革命任务的实力。“何时缚住苍龙”表达了对彻底战胜反动势力,实现民族解放的期盼和信心。

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创作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的时刻。在此之前,红军历经艰难险阻,克服了无数困难,从南方的围追堵截中突围出来,翻越了大雪皑皑的雪山,穿越了人迹罕至的草地,终于在六盘山上迎来了曙光。这一胜利是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,标志着红军战略转移的圆满完成和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。

经历了长征的艰难困苦后,毛泽东站在六盘山巅,放眼望去,祖国大地尽收眼底。他心中涌动着无比的自豪和坚定的信念。此时的毛泽东,既为红军的胜利而喜悦,又对未竟的革命事业充满豪情。他深知,革命的征程尚未结束,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,然而他笃信,手中持有长缨,必然能够缚住苍龙,达成民族的解放以及国家的昌盛富强。

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不仅是历史的回响,更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,对年轻人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。它告诫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、勇敢的探索精神、对理想的执着追求,以及团结协作的意识。每个年轻人都可以从中汲取智慧,在追求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枫染贸易,本文标题:《今日长缨在手,何时缚住苍龙——解读诗词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 》
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Top